三坊七巷,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重要標志,是一處延續千年的城市商、住社區,位于福州城區山水格局的中心地帶。遺產地范圍南起安泰河,北至楊橋路(原楊橋巷),東至八一七路(南大街),西抵倉前河(今安泰河),占地面積40.03公頃。三坊七巷以南后街為南北主軸線,西側有衣錦坊、文儒坊、光祿坊“三坊”,東側有楊橋巷(路)、郎官巷、塔巷、黃巷、安民巷、宮巷、吉庇巷 “七巷”,其間又有曲折通幽的弄、巷溝聯組成魚骨狀的傳統坊巷格局。
三坊七巷肇始于晉,形成于唐五代,發展于宋元,至明清鼎盛,至今基本保留完整,是中國傳統里坊制及坊巷制的延續,是我國古代城市“坊巷制”城市格局的珍貴例證,被譽為“里坊制度活化石”。坊巷內迄今保存的200余座古建筑,大部分是古代士人階層的宅園居所,歷史文化積淀豐厚。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5處,列為遺產地核心要素計21處,是一座不可多得的“明清建筑博物館”。